明代服饰图片(明代服饰)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明代服饰图片,明代服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
2、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3、其中霞帔、背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
4、成年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
5、明代背子,有宽袖背子、有窄袖背子。
6、宽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
7、窄袖背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8、明竖领(新出现的服装部件)明代出现的立领服饰,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到了明朝后期的 中原和 江南已经广泛流行,当时明朝正经历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立领应运而生。
9、满族入关后,在“男从女不从”的服制规定下,汉族妇女得以沿袭使用明式立领袄和褙子等所谓“汉装”。
10、百子衣百子,历来是中国吉祥话(画)的题材之一,意喻多子多福。
11、 元代杨绯桢《六宫戏婴图》诗:“百子图开翠屏底,戏弄碰扭未生齿。
12、《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凤姐儿看袭人……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
13、凤姐儿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赏你的,倒都是好的。
14、明朝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王氏的“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和“红暗花罗绣‘万寿’字过肩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是两件难得的刺绣艺术精品和艺术瑰宝。
15、这两件百子衣,均方领,对开襟、上缀金属纽扣(或盘扣)。
16、从图案的设计看,所绣百子画面精彩生动。
17、各组画面上的童子从1至6人数不等,共组成40余个场面。
18、每个场面儿童的嬉戏方式和神情各不相同,有的斗蟋蟀、戏金鱼,有的练武、摔跤、踢毽子,有的爬树摘果,有的站凳采桃,有的放风筝、玩陀螺,有的放爆竹、捉迷藏,有的扮作教书先生处罚弟子,有的学武松打虎姿态揪打花猫……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19、此外,两衣的前后襟及两袖还以金线绣有九龙,其姿态有升、有行、有坐,富于变化,体现出了明代宫廷艺术中龙的造型特点。
20、百子图案之间,则点缀以象征吉祥如意的金锭、银锭、方胜、古钱、宝珠、犀角、珊瑚、如意等杂宝图案,以及由桃花、月季、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组成的春、夏、秋、冬四季景。
21、整个图案变化多彩,寓意着皇家子孙万代、多福多寿。
22、衣料的配色尤见匠心独运。
23、整体色调以正色为主,在朱红色的地上配以枣红、水红、粉红、普蓝、藏青、浅蓝、月白、艾绿、黄绿、茶绿、孔雀绿、中黄、宫黄、驼黄、山茶黄、驼灰、浅褐、牙白等不同色调,取得了金彩夺目的艺术效果。
24、从两衣的刺绣技术上看,其针法的运用,包括有穿丝针、抢针、网绣、铺针、平金、斜缠、盘金、松针、打籽、扎针、擞和针等11种,丰富多变的针法大大加强了刺绣的艺术表现力。
25、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其样式较后来的马甲要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
26、这种衣服最初是宋朝的一种汉服款式,无袖长罩衫,又叫做“背心”。
27、后来传入蒙古。
28、在边关的少量兵士中,在边疆地区需要进行大量劳作的妇女中,甚至在宫中(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后,就有一件比甲,陈列于明十三陵的定陵)都有出现,穿“比甲”的人占到了明朝总人口的1%,妇女可达到1.5%从形象资料来看,元代妇女着比甲的确不太多。
29、直到明代中叶,才形成一种风气,大多也是青年妇女所穿着。
30、明末清初人所作的《燕寝怡情》图中,就有这种样式。
31、到了清代,除了在家里的老妇人怕冷穿棉比甲外,比甲一般都不穿了。
32、 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
33、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
34、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
35、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
36、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37、明代罩甲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
38、” 明 顾炎武 《日知录·对襟衣》:“今之罩甲,即对襟衣也。
39、《戒菴漫笔》云,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袄减短, 正德 间创自 武宗 ,近日士大夫有服者。
40、” 明代较为流行的服饰之一,自元代辫线袄演变而来。
41、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衤曳衤散。
42、前身分裁,打马面褶子,后身通裁,无褶;身侧有摆。
43、明中后期,服饰花样翻新,众彩纷呈,缙绅士大夫很热衷于创新服饰新式样。
44、士大夫闲居,出现了衤曳衤散、程子衣、道袍三种式样,总称“袴褶”。
45、 明代曳撒又称“一撒”,为“一色”变音,来自蒙语“质孙”。
46、明代曳撒服至为质孙服别称。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