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创置业销售签约金额为706.4亿元
董事会换届之后的首创置业交出了首份年度成绩单。3月8日,北京老牌房企首创置业发布2018年年报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9.22亿元,同比下降9%。
对于营业收入增加,首创置业表示,主要原因是本期新竣工入主项目增加以及一级开发业务收入增加。关于利润下滑,公司表示,2018年,集团实现营业税后毛利率约为26%,较2017年27%的毛利率下降1%,主要原因是本期一级开发业务毛利率降低。
千亿元目标难达成
年报显示,2018年,首创置业销售签约金额为706.4亿元,同比上升26.5%;签约面积为306.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7.6%;签约均价为2.3万元/平方米,同比持平。而其大本营所在的北京地区销售增长显著,实现签约额为392.4亿元,同比增长73.7%,占比达55.5%。
土地储备方面,2018年,首创置业新获27个项目,土地投资额人民币409亿元,同比增长11.3%,总建筑面积为409.3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溢价9%。截至2018年12月31日,首创置业拥有土地储备建筑面积1255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地上建筑面积966万平方米。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中,约83%为发展物业,17%为投资性物业及其他。首创置业称,现有土地储备规模适中,且核心城市资源充足,可以满足集团未来三年规模突破及业绩提升需要。
目前来看,一、二线核心城市仍然是首创置业的布局重点。《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聚焦北京及周边区域,首创置业已经开始南下,拓宽核心城市版图,目前该集团的投资主要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圈,截至2019年1月份,首创置业新进入广州、佛山及苏州市场;同时持续深化京津冀一级开发资源优势,新获得了河北张家口和北京怀柔驻马庄一级开发项目,规划建筑面积合计约为130万平方米。
不过显然,首创置业没有实现2018年750亿元-800亿元的销售目标。在去年2月份举行的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首创置业提出了两年晋级千亿元房企的目标,2018年销售额保750亿元冲800亿元,2019年销售额争取突破1000亿元,2020年销售额争取突破1400亿元。
去年4月份,首创置业完成了董事会换届选举,新一届董事会明确了对此前业绩目标的坚持。并提出了强投资、冲规模、快周转、重回行业30强等有力目标。首创置业新任总裁钟北辰在上任后曾表示,房地产行业的分化正在不断加速,“公司必须保持足够的增速,或者得跑赢房地产企业的平均速度,跑赢房地产整个大盘,才能立住脚”。
在新一任董事会带领下,2018年,首创置业已经开启了提速模式以扩大规模。首创置业称,2018年,该集团销售“因城施策”,积极落实“快周转”,核心城市项目实现“369标准”。所谓“369标准”即3个月取得方案批复,6个月取得施工许可证,9个月取得预售证。
不过,在业内看来,目前房地产调控下,以首创、首开等为代表的主攻一、二线核心城市的中型房企已经难以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过去两三年,布局重点在三、四线城市的房企规模反而增加得比较快,但是布局在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比如首创、北京是它的重仓区,规模必然会出现问题。对于首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布局问题,受局部区域调控影响非常大,目前形势下,要实现千亿元目标难度的确比较大,这也是中型房企的通病。”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
多次回A股遇阻
张大伟认为,市场上对千亿元销售额的理解并不一致,很多是通过合作项目实现的。事实上,在当前房地产形势下,企业对规模已经逐渐没有那么多盲目追求,再争千亿元的意义也并不大。尤其是首创作为国企,对规模一般没有那么看重,冲规模的目的都是为了融资,没有规模就会很快被资本市场抛弃。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截至2018年12月31日,首创置业的资产总额为169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375亿元,总负债为1315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77%,首创置业表示,集团凭借稳健的财务表现和国企背景,保持多元畅通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处于行业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首创置业自2003年在中国香港上市之后第二年便计划回A股IPO,但多年来道路一直曲折。2016年11月份,首创置业再次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报稿,拟发行新股3.7亿股,募集资金约为38亿元。
然而去年9月17日晚,首创置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18年9月17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建议A股发行申请。
责任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