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要闻动态 >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银发”市场得以迅速扩张

导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银发市场得以迅速扩张。其中,养老地产更是被地产商们称为夕阳下的朝阳银发市场。然而,在养老地产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银发”市场得以迅速扩张。其中,养老地产更是被地产商们称为“夕阳下的朝阳银发市场”。

然而,在养老地产概念被炒得火热的同时,由于回报周期长、盈利难等原因,让习惯于高周转和高利润的房企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些购买了新建“养老小区”“老年公寓”房子的老人们慨叹,“养老”只是噱头,卖房才是本质。

养老地产“钱景”可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未来养老产业将大有可为。”日前,多家在渝房企的相关负责人向《工人日报》记者透露,他们所在的企业今后的房开工程,很大程度上将着眼于“养老”,抢占重庆的“银发”市场,争取摸索出一条能回笼资金、持续盈利的模式。

记者了解到,重庆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根据重庆统计年鉴显示,预计到2020年,重庆60岁以上总人口将超过800万人,即全市户籍人口的23%均为老龄人口。因此,重庆的养老地产市场将是一块规模庞大的“蛋糕”。

全国老龄办《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报告披露,到2030年我国养老服务业市场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未来10~15年将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养老地产其实不算特别新潮,其概念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只是以前有点不温不火。”重庆一地产企业的销售部负责人余骅告诉记者,2008年,保利就曾派出高层奔赴国外考察养老地产,到2013年初,保利首个养老地产试点项目——和熹会老龄公寓顺利落地并展开运营。期间,大大小小的地产企业纷纷开始“试水”,近年来,伴随国家政策的支持,养老地产又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80家地产商进军养老地产领域,公开信息披露的养老地产项目达百余个。除龙头房企踊跃入场外,一些中小房企也纷至沓来,成为养老地产领域中的重要构成。

“从2017年开始,很多做得好的养老公寓已经是一房难求。所以这种情况下,它的资产证券化的一些项目,基本是可期待的。”全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聂梅生曾表示,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上升,养老产业一定会成为下一步的朝阳产业。

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房企、保险公司等涉足养老地产,实际上是布局了一个万亿级经济蓝海。

“养老”是噱头,“卖房”是本质

尽管当前养老地产大火,各地以“养老”为宣传口号的项目遍地开花,但对于一些受此吸引的老人们来说,养老地产有点名不副实。

今年67岁的傅明东(化名),是重钢集团的退休职工。因为他和老伴年龄都大了,不能长时间吹空调,但重庆的夏季又特别炎热,退休后,每年夏季就会到贵州或湖北等地去避暑。

两年前,傅明东的儿子给他在湖北利川买了一套小户型公寓,并告诉他,该公寓有很成熟的配套设施,还有专门考虑到老年人养老的需求,设有一些针对老人的服务。

“去年夏季,我和老伴到了那里后,发现一点都不方便,之前承诺的配套设施也不见踪迹,更别提针对老人的医疗、家政等服务,买点菜还要坐十几分钟的车。”傅明东称,该公寓对外一直打的旗号都是“避暑圣地,养老的不二选择”,“所谓的养老地产,其实就是卖房子,养老只不过是个噱头罢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人对养老地产颇有微词。他们认为,地产公司自己都可能没弄清什么是养老地产,也没有把老人真正的需求放在心上,只要房子卖出去了,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上,这些年,房企打着“养老”名义卖房子的做法已是屡见不鲜。在业界专家看来,养老没错,地产没错,养老地产也没错,错的是开发商打着养老的名义借助政策的支持来大搞圈地活动,完全不知养老地产该怎么做,只知道拿地盖房子卖房子。

北京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曾公开表示,由于定位不明,现阶段的养老地产只是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以不同形式卖房,并没有摆脱传统房地产开发的本质。

对此,重庆一本土房企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对从事养老地产开发的企业来说,不卖房很难盈利,而卖房又背离了做养老产业的初衷,房企也处在两难的境地。“面对这么大一块‘蛋糕’,地产企业不可能不动心,但又苦于国内没有真正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传统房企做养老地产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起码还需要5年以上的成长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