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要闻动态 >

近来,北京的房租上涨迅猛

导读 近来,北京的房租上涨迅猛,关于老北京人房产的传说,又开始蔓延。很多人相信,帝都的北京土著,屁股底下坐拥4-5套房。整日提笼架鸟,四处

近来,北京的房租上涨迅猛,关于老北京人房产的传说,又开始蔓延。很多人相信,帝都的北京土著,屁股底下坐拥4-5套房。整日提笼架鸟,四处摇晃,靠着房租饱食终日。我的生活中,不止一次被人问起这个梗。有没有这样的人?有。但所占比例很低。不信,咱就摆事实扒一扒,老北京人住房的“黑历史”。

一般说来,祖孙三代都生活在北京,就算土著。我爷爷因工作调动,1950年举家从苏州迁往北京,正好三代。就从我的眼光看看最近这三十几年吧。我小时候,正值80年代。爷爷的单位是一家大型国企,生产预制板,当时建房不是水泥现场浇筑。而是先做成预制板,再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建起来。换句话说,我爷爷那单位,可以独立盖房。这样的单位还愁没房住?果然,我5岁的时候,就搬到一栋家属宿舍。

 

总共10栋住宅楼,全是单位职工,北京人。可是,80%住的是合居。也就是一户住两家,房里没有客厅,进门就是过道,中间是厨房、洗手间,左右各有一间房,像哑铃一样。那时候,我的玩伴们全是一家三口,只有一间房属于自己家。现在北京合居,是年轻人住在一起。那时,两个家庭生活在一起,一起做饭、上厕所一开始还互相谦让。可不出三月,就全面开打!没有一家是平静的,打得人仰马翻,孩子之间也相互猜忌,今你偷了我的棋子,明我拿你的扑克牌,全无隐私空间可言。我爷爷那单位,80年代经济效益很好,又能自己盖楼。住房情况尚且如此。

据我观察,那段时间住楼房的人,居住面积一般是35-60平米。一家三口,能住这样的房,已经很不错了。

在北京市内,还有相当一部分筒子楼,厨房或洗手间不在户内,需要共用,那就更麻烦。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北京人住在平房。有人说,大范围拆迁以前,城里老北京是住在四合院。院子里枣树、梨树、柿子树,天然遮阳,水缸里养金鱼,古井里冰西瓜。对不起,那是大宅门、王府四合院的场景。北京的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有那么一批条件优越,居住舒适的,可普通老北京住不了呀。

到了80、90年代,老北京人都挤在大杂院里了。

现在也是,你一进去,除了过道,没有下脚的地方,有限的空间,全是私搭乱建。不建不行,人口多呀。这些大杂院,原本可能也是不错的四合院。但早就换了主人,以前只属于一户人家,后来搬进十几户,几十人住在十几间房子里,上洗手间得到外面去。

那时候,获得住房的唯一办法是福利分房。北京的福利住房,比别的城市多一些。但人也多呀。每个单位都“僧多粥少”。为分房打破头,抢房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母亲在报社工作。社员分房要按工龄和贡献评分,一张黄榜公布出来,全都无心干活了,没分到房的急不可耐。我还参与过“抢房”呢,12岁小孩,半夜从人家二层窗户爬进去,拿着手电,准备撬锁,现在想想全是闹剧。有些单位还真不错,比如,我所在的小学,都是京棉三厂子弟,厂里给每户职工都分了“一套房”。

 

就是那种四五层的红砖房。一家一户简直像鸽子笼。上到二楼,过道里伸手不见五指,经常在里面玩“躲猫猫”,钻进去别想找到我。那是老北京人的家。

好了,这个阶段过后,1998年北京取消福利分房,从2000年开始,房地产开发商蜂拥而入,唯恐抢不到一杯羹。老北京大面积拆迁开始。这段时间有喜有忧,尤其是住在北京南城的人,就是以前的崇文和宣武两区。住这两区平房的,那是真正老北京。清朝入关那会,下过一道命令,四九城内的原有居民,每户给四两银子,搬家!到城外面住去,城里留给满人八旗。这就是京城八旗子弟的由来。而离开四九城的人呢,多数搬往南城。

2001年,两广路拆迁,就是广安门到广渠门那条长街,是典型的老北京人聚集区,几万户居民。那附近有个新开的楼盘,我踏入社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那当售楼员。我们卖的房子,每套在100平米上下,单价接近6000块。现在看来相当便宜。

但那时两广路的拆迁户,几乎没人买得起。那的老北京,五六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屋檐下,不在少数。能拿到的拆迁款,也就十几、二十万。你说怎么买?据我所知,没有几个人能搬回原住地。买得起的,都不是拆迁户。那会我老来这片跟拆迁户聊天,老北京人爱闲聊。他们说了,这房子虽破,但地段好呀,交通便利,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以后只能搬到远处去住,上班得租直升飞机,如果有的话。

又有人说了,你这是个案。有靠拆迁发家的!没错,从2000年至2010年,这10年大拆迁当中,不同地段,不同时间,政策是不一样的。早期,有的稍差地段,每平米拆迁款不到一万。后来呢,有些好地段每平米3万多,7万多,甚至10万。听说最近几年,二环内的房子拆迁,每平30万,可是老宅子所剩无几。听说有个大叔,谁要拆他那院子,要价一个亿!也算够狠。

最好的是,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朋友,他们的地都在四环开外,你说四环外种地?过去有呀,很多菜地呢。占他们的地,开发房地产,又给钱又给房,因为耕地不是按拆迁算的。农民朋友得房还不止一套,比较合适,许多人后来成了黑车司机。这样算下来,拆迁款拿得多的,确实有一部分,但总体占比很小。而且他们也要去买楼房。这些人岁数不小了,没法办贷款,全款最多买两套,钱就用差不多了。

最要命的是,拆迁款得到越多,盼着分钱的也越多!确实有老北京在拆迁过程中,拿到不少。但是,老北京人子女多呀。我的上辈,每家五六个孩子很平常。这点拆迁款,不能都是老家儿的,子女得要吧。

除此之外,老北京还有一个得房方式,就是继承。同样,子女多的打官司,子女少的去法院。我的同学,家里7个叔叔、大爷,争一套五道口的房。你说给谁不给谁?打到法院。还有一家3个子女,争一套王府井的房,抢来抢去,也打到法院。为了争房,最后几乎六亲不认!我有个律师朋友,她说这几年,北京人因房产对簿公堂的太多了。以前关系很好,相互扶助的兄弟姐妹,大打出手,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都是升值的房产“惹的祸”。

老北京人有房,相当一部分是这么斗争来的。他的房产,是拿亲情换来的。你看他优哉游哉,四处闲逛,他真的心安理得?

总结起来,老北京人,按家庭算。平均每户也就1.5-2套房。5套以上的有,有钱的有,会炒房的有。据说,有位老太,2001年拆迁买了两套房,然后开始捣腾。到2009年,捣腾出9套房,人称“九房老太”。

可还有那只有一套房的老北京。儿女大了要结婚,怎么办?把城里仅有的房让给儿女,自己搬到燕郊租房住。还有的下了岗,把仅有的一套房租出去,自己搬到五环外租房,吃租房差。出去也提笼架鸟、摇头晃脑,自我感觉良好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