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本地动态 >

进入下半年多数房企都在积极推货加快项目周转速度

导读 房地产行业正进入快速洗牌期,规模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诉求。投资拿地,已经成为房企面向未来的战略性能力。截至7月23日,据中原地产研

房地产行业正进入快速洗牌期,规模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诉求。投资拿地,已经成为房企面向未来的战略性能力。

截至7月23日,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仅从“招拍挂”市场的权益拿地金额看,50家房企合计拿地金额高达10940亿元。其中,19家房企拿地均超过200亿元。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碧桂园、万科、保利地产(600048,股吧)、龙湖地产和华润置地等公司权益拿地总价居于前列。从今年年初至7月23日,碧桂园通过“招拍挂”市场拍得土地366块,权益规划建筑面积达到4365.98万平方米,权益拿地总价达到1086亿元,拿地均价为2487元/平方米。无论拿地数量、规划面积和拿地总价,碧桂园均位于榜首。融信中国拿地仅4块,但公司拿地楼面价格高达13939元/平方米,仅次于恒隆地产、九龙仓集团和中铁置业的平均拿地楼面价。

目前平均拿地楼面均价最高的是恒隆地产,今年5月份恒隆地产以107.3亿元总价竞得杭州(楼盘)百井坊地块,成交楼面价55285元/平方米,这也是恒隆地产上半年在土地市场的唯一一次出手。

不过,在一系列调控下,热点城市溢价率保持在10%左右,明显低于2015年-2017年平均30%的溢价率。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5月份以来,热点城市成交量有所恢复,环比出现明显上行。其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基本平稳,三、四线城市价格上涨明显。在这种大趋势下,大量的中型标杆房企积极抢地,特别是从500亿元销售规模冲刺1000亿元销售目标,1000亿元冲刺2000亿元销售目标的第二梯队房企,成为了过去抢地的主流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房企融资压力和还债压力倍增,部分房企对总地价过高地块较为谨慎,多数房企选择积极进入三、四线城市,但对总投资体量控制较为严格,多选择符合“短平快”产品线的地块,但也推动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金额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多数房企都在积极推货,加快项目周转速度。一方面是业绩目标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在融资环境趋紧的环境下,房企需要加快回笼资金保证现金流安全,同时还有还债需求。

有研究报告指出,从土地市场供求结构来看,一线城市在高压调控下明显降温,二线城市由于加大供应实现量升价稳,三、四线城市在需求外溢和棚改带动下量升价涨。从企业拿地来看,品牌房企仍在积极补仓,并向三、四线城市下沉。预计2018年下半年,在金融环境收紧及棚改政策调整作用下,土地市场将继续降温,部分三、四线城市市场风险或将显现,房企拿地宜更加科学与审慎,保障现金流安全。

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于昨日表示,在政策影响之下,下半年,棚改的进城会进一步放缓;在资金来源不充分的条件下,楼市将回归“零增长”区间。他进一步称,现在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已经十分高了,房价泡沫破裂的风险挥之不去,市场经济下出现债务违约十分正常,一、二线城市供应不足,房价受限三、四线城市需求透支,后续乏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