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特点)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特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
2、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
3、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 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 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
4、两部分成双成对。
5、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
6、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
7、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8、2、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
9、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
10、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
11、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12、扩展资料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 竹子、 木头、 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
13、对联 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14、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 孟昶。
15、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16、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17、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18、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1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20、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
21、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22、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
23、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