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拼音版(天净沙秋)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天净沙秋思拼音版,天净沙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2、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3、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4、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5、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6、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
7、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8、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
9、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
10、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
11、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
12、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
13、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14、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
15、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
16、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
17、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8、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
19、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
20、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
21、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
22、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
23、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
24、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
25、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
26、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27、”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
28、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
29、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
30、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
31、”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
32、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
33、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34、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
35、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
36、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
37、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
38、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39、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
40、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
41、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
42、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
43、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
44、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
45、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46、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
47、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
48、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
49、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50、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
51、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
52、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
53、”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54、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
55、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
56、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57、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
58、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59、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
60、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
61、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62、 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
63、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
64、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
65、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66、 在我国戏曲史上,宋、金两代已有了纯粹演故事的戏曲,但没有剧本流传下来,我们无从说清楚这些戏曲的情况。
67、元代的杂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方面,都发展到相当娴熟的地步,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8、从保留下来的剧作中,可知其情节曲折,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剧中人物,无论是因享乐而坏江山的唐明皇,冰肌玉骨、一身娇娆之气的杨贵妃,还是爽朗果敢的闺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个性,栩栩如生。
69、以至于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唐明皇,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
70、 与关汉卿相比,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从社会下层提炼素材,写出象关汉卿那感天动地的《窦娥冤》。
71、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
72、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73、 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
74、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
75、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
76、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
77、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
78、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79、 主题词或关键词: 元曲 栏目关键词: 元曲三百首 体裁:越调 年代: 元 [编辑本段]【内容介绍】 〔越调〕天净沙·秋①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影下④。
80、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81、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82、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83、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84、 [编辑本段]【大 意】 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村落,黄昏的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的枝干上。
85、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
86、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
87、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赏 析】天净沙①·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②,一点飞鸿影下。
88、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89、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90、 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91、 ③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92、 〔赏析〕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
93、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94、“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
95、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96、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97、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
98、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99、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
100、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
101、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102、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103、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104、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05、」作为曲文的结束语。
106、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107、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108、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绘的。
109、作者撷取了六种自然景物:村、日、霞、烟、树、鸦,再用孤、落、残、轻、老、寒等六个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加以点染。
110、六个意象并置在一起,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萧瑟的气氛,令人感到浓浓的秋意,照应了题目“秋”。
111、“落日残霞”不仅点明了是傍晚时分,更传递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惆怅之感。
112、孤零零的小村庄,树木枯老,乌鸦出没,一点生气都没有,又缭绕着飘渺迷蒙的“轻烟”,这样的画面使人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凄凉、扑朔迷离的情思。
113、在这里,作者正是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
114、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的萧瑟、冷清,看那“一点飞鸿影下”的景象,“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15、这幅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前一幅画面在环境气氛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16、 同样是秋天之景,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较这两幅画面是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的,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答案就不难明白了。
117、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118、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
119、”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
120、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
121、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122、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
123、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
124、 ------------------------------------------------------------------------。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