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实验
(1)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方法一:①在铁盒里放一些土豆泥,将它塑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山顶端”挖一个小洞。(如果没有铁盒可以用半截易拉罐代替) ②往洞口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并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方法二:(如图)①在烧杯里放一个与烧杯内径相等的圆形支架,支架上放一个同直径的漏斗,然后用泥将接触部位封住。 ②往漏斗里倒入一定量的稀淀粉糊(最好加红色),用薄薄的泥盖在漏斗口上。 ③将烧杯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提示: ①最好选用200ml烧杯。 ②l克淀粉倒人约200ml水。 ③漏斗大口内径约60mm。 ④番茄酱或淀粉糊不易太稠,以防糊粘底效果不明显。 ⑤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组织学生讨论:火山是怎样爆发的? (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3)指导学生看“火山构造示意图”,由于学生已有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作铺垫,示意图就不难理解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会有火山喷发的现象,有的地方却没有? 3.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着重对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的形成进行解释,应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结合教材资料、学生带来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加以补充。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火山喷发可以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例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此外,由于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等。 4.了解著名的火山喷发事件。 (1)视频资料:可播放一些火山喷发壮观景象的录像和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亲临火山喷发的场面。据记载,火山喷发时岩浆的平均流速可达到每小时50千米~70千米,温度高达800℃以上,流程可超过100千米。 (2)历史上有许多的火山喷发事件,可让学生了解一下:公元79年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1883年的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的状况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5.了解科学家对火山喷发研究的贡献。 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教材资料、学生资料、教师资料进行教学。 火山喷发会给人们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了减轻它的危害,就要及时预报喷发的时间和规模,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但是仍有不少科学家亲临火山喷发的现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观察和记录,甚至为研究火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法国火山学家喀夫特夫妇在考察日本仙岳火山喷发时不幸双双遇难。 五、参考资料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固体外壳,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类岩石构成,岩石的上面一般都覆盖着土壤,土壤下面是沉积岩。地壳是地球构造最薄的一层,最厚的地方有60千米~70千米,最薄的地方只有6千米~8千米,平均厚度约30千米,地壳底部的温度可达1 OOO℃左右,那里的岩浆呈熔融状态。地壳的内部压力很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大。 地慢:地幔在地壳的下面,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深度为2 900千米。距地面33千米~980千米处是上地幔,由橄榄岩一类物质构成,密度比地壳密度大,温度约有1 200℃~1 500℃,压力为50万大气压。距地面980千米~2 900千米处是下地幔,由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一类物质构成,最大密度约为5.6g/cm3,温度为1 500℃~2000℃,最大压力约为150万大气压。 地核:2 900千米以下为地核部分。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外核为2 900千米~5 000千米处,5 000千米以下为内核,温度为4000℃~6000℃,压力为318万~360万大气压,主要成分是铁、镍等。地核周围形成强大的磁场。 (2)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田、生物圈三个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