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需求只是一部分人的问题很多人并不受影响
2021年我国CPI统计将迎来新一轮基期轮换,意味着CPI“商品篮子”和对应权重可能出现较大调整。
日前,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撰文指出,对投资、资产的价格度量覆盖比较少是当前通胀度量的一个突出瑕疵,而较少包含资产价格会带来通胀失真。资产价格已经到了必须纳入通胀考虑的时候。
对此,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统计的一些方法有的5年就要做一些调整,但是价格统计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们的价格统计方法是跟国际接轨的。
贺铿表示,许多国家都出现过房产价格疯涨的情况,也只是把它折合成一个合适的价格情况计算在CPI或者消费指标里,按照统一的、科学的方法来计算。不能说,按照物价,房屋价格涨得高就得把它考虑进去,房屋需求只是一部分人的问题,很多人并不受影响。
或将继续下调食品项权重
从2001年开始,我国CPI采用国际通用做法,编制定基价格指数序列,将对比基期固定在2000年。之后按照“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原则,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从而准确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物价的实际变动。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基期轮换也是国际惯例,目的是使物价统计涉及到的商品和服务更具有代表性,更及时准确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物价的实际变动。
目前,我国CPI统计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从历史上三次基期轮换看,食品项权重逐渐下调,服务项权重不断上升。这也符合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食品消费占比越来越低,同时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服务消费占比逐渐上升。特别是受住房价格上涨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的影响,居住和医疗消费占比上升较快。
中泰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岳认为,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的最新调查数据是统计局进行权重调整的主要依据,从2016年以来的趋势变化看,忽略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预计统计局做新一轮基期轮换时,很可能继续下调食品项权重,同时上调居住项和医疗保健项权重。对比来看,权重调整不会改变全年CPI走势,可能导致CPI中枢上升0.1个百分点。
周岳表示,还需要关注CPI居住项价格统计方法的调整。目前我国CPI居住项权重主要参考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其中自有住房租金核算采用住房建筑成本虚拟折旧法,而国际上自有住房折算租金通常采用“虚拟租金”算法,导致CPI居住项无法反映市场实际租金价格变动,未来相关统计方法存在调整和完善的可能。
资产价格是否纳入引热议
近期,周小川的文章《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引起关注。周小川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通胀度量面临不足和挑战,货币政策肯定应考虑通胀指标背后的体验,并认为资产价格需要纳入通胀考虑。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办了一场“货币政策与通胀新度量”闭门圆桌会议,与会专家经过讨论认为,现行通胀测度存在多方面缺陷,无法全面准确反映实际通胀水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反映居民生活成本的CPI在取样层面有偏,通胀指标的权重分配没有真实反映实际的支出结构。
第二,部分指标核算理念相对滞后,不能反映实际的成本变化。以CPI中的居住价格为例,如果从实际成本角度考虑,那么住房支出涉及的费用主要是自有住房维护修理费、物业管理费和固定资产折旧。事实上这背后还蕴含了房价变化对房租的影响。因此,如果再从成本法去核算居民的居住支出及变化,就会低估其在CPI中的权重,同时也会低估CPI的变化幅度。
第三,部分服务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管制导致价格失真。比如,虽然居民对医疗服务整体感觉是供不应求的,但在实际统计中并没有反映出来这部分成本。
贺铿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我跟一些专家的看法不一样。统计的一些方法,有的可能5年要做一些调整,但是价格统计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们的价格统计方法是跟国际接轨的,是与世界银行、联合国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致的。我们的统计方法不能说整个都很全面,但是价格统计应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
央行有必要关注资产价格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短期内资产价格纳入通胀指标难以实现,但央行有必要关注资产价格。资产价格可能会对通胀造成影响,也会影响通胀预期。
业内分析,资产价格具有广泛的金融联系,如果资产价格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持续、快速上涨,可能会带来风险偏好上升、金融杠杆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加剧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影响到金融稳定。为维护金融系统稳定,遏制投资者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此时央行有必要对资产价格作出适当反应。
CF40认为,当前中国央行应充分发挥双支柱监管的制度优势,在宏观审慎框架下采取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政策措施。同时,央行应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优化市场沟通的机制和渠道,向市场释放明确的监管信号,提高央行透明度并增强市场对央行的信心。
具体而言,宏观审慎框架是央行关注资产价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央行关注资产价格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虽然央行无法判断资产价格的波动是否合理,但央行可以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综合评估资产价格波动可能给金融系统造成的潜在风险,并以此作为是否政策干预的主要依据。
在工具选择方面,央行应在宏观审慎框架下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组合,这些政策工具可能既包括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也包括微观审慎政策。尽量避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典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