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建研院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
尽管上半年在疫情中实现了难得的盈利,但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建研院”,603183SH)还是难掩经营困境。
近日苏州建研院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净利润为3182.34万元,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长。不过翻开其现金流量表,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上半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85.6万元,依靠吸收投资和取得借款获得3.19亿元的资金,才算缓解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对此,苏州建研院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是负的,一般回款是在春节前后。”
频繁收购形成商誉2.61亿
苏州建筑研究院的主营业务包括工程技术服务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生产销售。其中,工程技术服务包括工程检测、工程专业施工(保温、防水、加固)、工程设计以及工程监理等技术服务; 新型建筑材料包括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混凝土外加剂、保温材料、建筑结构胶等建筑材料。
为了扩大业务规模,苏州建研院这几年不停地在行业内寻找目标,高溢价收购,从而形成了较多商誉。
2014年苏州建研院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收购了吴江检测100%股权,这是一家从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公司,形成了2638.53万元的商誉。2016年苏州建研院收购了常熟检测,形成了158.81万元的商誉。2018年苏州建研院收购太仓检测65%股权,形成1732.51万元的商誉。
最大的一笔收购发生在2019年,苏州建研院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向中测行原股东收购了中测行100%股权,交易对价约2.9亿元。因此形成了2.16亿元的商誉。双方设置了业绩对赌协议,协议约定中测行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税后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孰低)分别不低3,200 万元、3,424 万元、3,664万元、3,920万元。
苏州建研院认为,“随着中测行的加入,将与原有的检测子公司形成人才协同、资质协同、区域协同、客户协同,进一步提升本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番“买买买”的操作之后,苏州建研院的商誉涨到了2.61亿元,而截至2020年6月底,其净资产是11.89亿元。商誉占其净资产的比例超过两成。
好在目前为止上述收购而来的子公司都按照要求完成了业绩承诺,所以商誉没有发生减值。如太仓检测在收购之初时被要求2018 年、2019 年、2020 年税后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孰低)分别不低于575万元、660万元、760万元,2018年和2019年太仓检测分别实现了586.57万元、941.91万元净利润。
在业绩承诺的第一年(2019年),中测行以3393.05万元的净利润超额完成了任务(3200万元)。
不过,北京一名注册会计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无论是否有减值迹象,企业都应该在每年年末测试商誉是否减值,一旦经营环境受到影响,被收购公司不能完成业绩,商誉就会减值,减少当年的净利润,商誉越高,净利润受影响的风险越大。
应收账款账龄较长
上半年苏州建研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逆势增长,也得益于这些子公司。在苏州建研院的合并财务报表里,母公司(即苏州建研院自身)的利润总额是-596.61万元,合并起来利润总额是3985.39万元。其营业收入的增加也主要是因为合并后的收入增加。
不过,因为建筑行业回款慢的特点,苏州建研院及其子公司很多时候在确认收入的同时,并没有收到款项,这流入了两个科目: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
截至2020年6月底,苏州建研院的应收账款为1.7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为10.77%,合同资产为1.78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为11.25%。
应收账款承担的是信用减值风险,即坏账准备,而合同资产除了信用风险外,还要承担合同履约风险,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履行合同,需要把之前确认的收入转出来。
在上半年报告中,苏州建研院披露了应收账款过高的风险:“随着公司销售收入的增加,应收账款余额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公司主要从事建筑领域的工程技术服务,建筑行业具有项目周期长、复杂程度高、工程款结算流程较长的特点,故公司应收账款存在账龄较长的现象。”
并且,“由于公司三年以上应收账款账龄占比相对较高,该等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催收可能会受到客户内部人员变动等因素影响而增加难度,若该等客户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或无法按期付款的情况,将会使本公司面临坏账损失的风险,并对公司的资金周转和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截至2020年6月底,苏州建研院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为3639.82万元,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其中5年以上的有2122.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