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要闻动态 >

靠炒楼花起家的李嘉诚为什么偏偏选择从房地产撤离

导读 据鲲鹏财经媒体爆料,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李嘉诚的长实集团拟出售位于北京、上海的两处物业,对应价值达500亿元。如果消息属实,那么过去7年

据鲲鹏财经媒体爆料,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李嘉诚的长实集团拟出售位于北京、上海的两处物业,对应价值达500亿元。如果消息属实,那么过去7年李嘉诚合计抛售的地产业务总货值可能高达2200亿。毫无疑问,李嘉诚又双叒叕抛售地产业务,对当下本就秋意甚浓的楼市来说,信息量巨大。

靠炒楼花起家的李嘉诚为什么偏偏选择从房地产撤离

当很多企业挤破头也要跨界进入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的时候,靠“炒楼花”起家的李嘉诚,为什么偏偏选择从房地产“大撤离”?下面的两个重要新闻,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第一个: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公布信息显示,2020年截至8月14日,全国已有380家房企发布破产公告,平均每天约2家房企被清算。另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四年,全国有近2200家开发商宣布破产;

第二个:根据国家新的房企融资监管政策(三道红线)排查发现,全国近60%的房企,都至少踩了一条线,也就是说未来有超过一半的开发商的融资、借债等均不同程度受影响。说白了就是,房企间的“洗牌”会加速,未来房地产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强者恒强,弱者被淘汰出局。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近日直言不讳,事实上,地产行业内部的并购正在加速,10年后,恐怕不超过20个大的房地产商,而且90%的地产商都会被淘汰出局。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他也说过,未来地产商仅能剩20%,全国只有20%的城市,20%的楼盘可以买入。

有专业人士分析称,李嘉诚过去7年,一意孤行的不停抛售地产业务,肯定是嗅到了某种风险。另根据他之前“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名言理解,李嘉诚极大概率是预测到了房地产的“大变局”即将降临。事实上,在较早的2013年他就说过,内地房地产由于土地价格被推得太高,很多城市已经没有开发的价值了。

李嘉诚7年如一日地不停抛售地产业务,可能有业务转移和投资策略改变等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日益聚集风险的地产行业,危机早已无处不在,李嘉诚不可能看不到。过去7年累计已套现1700亿,或多或少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房地产调整,高位回归是大势所趋,未来不管是地产商还是投资客,亦或是普通的买房民众,都要意识到这一点。那些在地产投资上不顾一切的人,更要认清现实,早做打算。

从长实地产的运营状况来看,他们或许没有到破产的那一步,但是向来追求稳健的李嘉诚早别人一步或者多步,开始调整业务,居安思危,这确实符合他的一贯作风。同时也给国内的很多地产商提了一个醒:房地产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房住不炒调控高压下,融资日趋收紧下,未来绝大多数开发商不得不面临破产的悲惨结局。

对于开发商日益艰难的处境,他们并非不知情,并非感觉不到,众多机构和专家预测,未来将会有一大批开发商迎来破产。而且,事实上今年截止到8月14日全国确实已有380家房企破产,但是很多开发商仍然无动于衷,楼市甚至开始上演一百多年前的“倒牛奶”现象——一百年前,乳制品产量严重过剩,大量牛奶滞销。于是,农场主为了保证利润,把大量过剩的牛奶直接倒进密西西比河;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遍地是房子,开发商又面临各种资金压力,降价卖房回款本来可以保证资金“窟窿”,但为了保证房地产的整体利润,很多开发商更是宁愿破产也“死撑”不降价。谁也不曾料到,一百年前的“倒牛奶”现象,如今正在楼市真实生动地上演。

今年已有380家开发商破产,接下来仍然会有一大批开发商迎来破产

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三点:第一,今年上半年以来,开发商赖以生存的海外发债成本不断攀升——2016年,境外发债平均利率仅为4.35%-4.5%;2018年达到了6.24%;海外2020年,海外融资贷款利率高点更是达到了13.75%。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的是开发商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很多中小房企,资金账纯粹是一本“烂账”;

第二,销售压力与日俱增。这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一,“黑天鹅”的重创;其二,调控不断升级加码,购房者的预期大减,投资型购房需求急速下滑,这直接导致了上半年90%的房企没有完成半年度销售目标。而且房企80%的经营现金流来自销售,毫无疑问,销售的遇阻,使得至少6成房企的,资金链进一步承压了;

第三,屋漏偏逢连夜雨,2020-2022年是房企偿债的高峰期。值得一提的是,据统计,2020年4-12月房企债券到期规模约为4000亿元左右,尤其今年下半年房企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过去房企可以靠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渡过难关,但是今年“三道红线”的出台,彻底堵住了这条路。即便有资格发新债的房企,最后也是高息还低息,只会把情况搞得更难堪。

综合以上三点,绝大多数开发商的日子其实是越来越难过的,尤其是没背景、没实力、没关系的中小房企,正在一步步滑向深渊——2020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难逃破产的命运。

开发商有资金压力,难道就没有可化解的方式了吗?难道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业内人士直言,对于负债压力过大的企业,完全可以靠减少拿地、“割肉降价”卖房等方式,加速资金回流,降低负债水平,最终实现自救。

那么为何很多开发商宁愿破产,也不愿意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呢?他们为何仍“死撑”不降价?曹德旺一语中的:即便开发商想降价,现实也不允许,有人会出面阻挠。第一个是,开发商采取降价卖房策略,会招致老业主的阻挠。这种事情,在过去十多年屡见不鲜,每年都会上演几百起,很多开发商都被搞得筋疲力尽,他们即使有降价卖房的心,也不敢轻易降价;

第二个是,银行、地方施政主体等不允许。银行不允许开发商降价卖房,很好理解,因为房价下跌,一方面银行的贷款不好发放;另一方面,降价会催生抛售,继而引发更大幅度的降价,房价下跌超过一定幅度,很多人会弃房断供,银行的现有贷款会成为“麻烦”; 地方施政主体不允许开发商降价促销,这更是没什么好解释的,这种事情更是已经发生了很多起了,马鞍山、砀山、芜湖、南京等均有前车之鉴。开发商降价被房产局约谈、被房产协会通报批评、被房地产商会抵制、被银行拉入黑名单……降价卖房在开发商这里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降价卖房真的会弄巧成拙。

正如我之前屡屡强调的,开发商不愿意降价卖房其实还另有隐情,破产其实比降价更划算。一则,降价卖房不仅会招致抵制、约谈、阻挠,更会强化“降价”的预期,房子会更不好卖;二则,根据业内人士的精算,其实破产是更好的选择。降价卖房不一定能保证的运营状况会更好,及时清算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三则,在降价和破产之间,其实房企还有第三条路可选,那就是被大房企并购,虽然不可能一夜翻身,但至少结局不会太差。这两年行业间的“并购潮”骤增,就是最好的体现。

不过大家还是不要失望,其实经历了过去这么多年的修炼,很多房企都已经掌握了门道,明目张胆的降价不现实,但是偷偷摸摸降价卖房,早已司空见惯——工抵房、特价房、内部房、团购价、买房送车位等,都是可用的变相降价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