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遇冷也影响了供地节奏从供应计划完成率来看
截止到2018年11月底,供应土地59宗,比去年同期减少45.37%;其中居住类供应38宗,同比下降47.95%。成交土地65宗,比去年同期减少33.67%;其中居住类成交46宗,同比下降29.23%。
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看,今年土地市场明显降温,一方面跟供应量减少有关,另一方面今年相比往年明显增多的流拍也直接影响土地成交量。
根据6月22日发布的《北京市2018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今年北京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4300公顷,其中国有建设用地供应4100公顷,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用地供应200公顷,与2017年基本持平。国有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4100公顷中,住宅用地计划1000公顷,其中商品住宅650公顷,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350公顷。今年前11月的供应土地建设用地面积仅363.69公顷,其中居住类为238.57公顷,远远未达到北京全年土地供应总指标。与去年全年965.81公顷、居住类688.6公顷的供地规模相比,也相距甚远。预期12月仍将延续10月、11月的供地趋势,继续加大供应量。
房企拿地积极性方面,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今年1-11月,国企在京拿地29宗,成交面积376万平方米,为市场拿地主力。
土地成交面积TOP10房企累计拿地35宗,成交面积505万平方米,占年度市场71%。民企拿地12宗,成交面积140.79万平方米,成交额164亿元,拿地的最高金额为32.85亿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近两年来,北京土地大量供应,逐渐形成了新房房源,增加了新房的供应量,特别是限竞房的供应量。在当下北京市场处于调整中,不论是二手住宅、新建住宅的成交量均有所下调。部分购房者开始陷入观望。后期大量限竞房扎堆入市的区域,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此类区域的限竞房去化难度将会逐渐加大。
我爱我家集团研究院分析则指出,从近期溢价率表现和成交情况来看,政府在拍地价格甚至拍地条件上似乎也在尝试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市场形势,也更贴合开发商的接受度,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流拍的发生。在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政府一方面正通过加大土地供应的方式来缓解短缺的市场和高企的房价,另一方面也在招拍挂市场等微观层面上适时调整,以更好地达成调控目的和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李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