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快报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下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导读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下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小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下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小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2、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出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红藕香残玉簟秋。

3、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5、花自飘零水自流。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9、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10、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11、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12、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13、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14、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5、扩展资料:《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16、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17、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18、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19、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20、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21、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22、赏析: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23、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24、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25、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26、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27、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28、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29、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30、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31、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32、按顺序,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33、“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34、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

35、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36、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37、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3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39、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

40、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41、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4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43、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44、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45、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46、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47、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48、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49、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50、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

51、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52、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53、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5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意思为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55、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

56、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57、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58、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59、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60、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61、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62、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63、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64、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65、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66、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67、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68、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69、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70、作品赏析: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71、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

72、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73、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74、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了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7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水一直都向一个方向流动,花儿在水中不能自己,也只能随波逐流。

76、想留住那份美丽的情景,无奈人往往无法改变世界,就向水流一样,没法停止。

77、看到眼前的情景,想起了远方的他(她),相思的人就怕闲下来害相思。

78、《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7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8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8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2、写这词的时候,李清照与丈夫分别两地.所谓"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飘零、随着流水消逝而去一样.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词人感觉到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况且,舜华转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时光呢?词人不禁为此长长叹息.李清照深深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也是相同的,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于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分散两地的思念之情.。

今天的内容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