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地产人物 >

王谦拉来了新加坡伙伴GIC 合资成立长租公寓投资平台

导读 继此前与融创合作设立200亿并购基金,布局长租市场后,这次王谦拉来了新加坡伙伴GIC,合资成立长租公寓投资平台。相关市场人士分析,按照盛

继此前与融创合作设立200亿并购基金,布局长租市场后,这次王谦拉来了新加坡伙伴GIC,合资成立长租公寓投资平台。

相关市场人士分析,按照盛煦地产的投资“惯例”,其可能主要负责项目收购的甄别、后期管理及运营,而平台的大部分投资与募资则交由GIC负责。

这种开发、管理与服务的模式,类似于美国流行了几十年的专业项目管理模式,也是王谦一直以来的运作思路。

无论是中凯开发、铂生开发,还是后来的盛煦地产,王谦都没有放弃“轻资产”路途。

GIC合作中的长租心思

5月14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与中国地产投资和资产管理平台盛煦地产宣布,将合资成立一家长租公寓投资平台,初期投资额为43亿元,专注于投资中国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长租公寓项目。同时,GIC也将收购NOVA公司的部分股权成为其股东。

市场人士披露,GIC入股盛煦地产将占15%股份,双方拟投10亿美元布局长租公寓。而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该交易已提交相关监管部门审批,若获批准,预计将在2018年第三季度完成。

盛煦地产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联席总裁王谦表示,其愿景是在城市更新和长租公寓的领域成为一个投资和资产管理的平台,以提供投资、更新和运营服务为目标。

此次合作涉及到了长租公寓领域,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上个月盛煦与融创的交集。

3月初,盛煦地产还与融创(上海)商置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发起国内首只存量资产并购基金,基金规模达200亿元。据悉,基金将聚焦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存量资产,例如具备潜力的写字楼、酒店、商场等。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基金所投项目将由双方合作运营平台进行运营管理,同时融创地产开发团队提供专业的开发及改造支持,待物业进入成熟运营后,通过多种渠道从资本市场退出。

事实上,去年盛煦地产就曾以10亿元收购上海融创壹号院酒店式公寓产权,融创上海区域集团与盛煦地产也因此结缘,经过一年磨合期后,双方决定再次合作,设立了存量基金,以便推进城市更新。

另外,3月底,盛煦地产旗下的子公司,完成发行首单长租公寓及商办综合业态存量改造ABS产品,足以窥见其对长租板块的重视。

资料显示,该ABS产品名为湘财-翌成创意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规模为2.86亿元,其中优先级2.56亿元,次级为0.3亿元。ABS中入池的物业分布在上海内环以内,主要集中在徐家汇核心商圈内,另一处物业则坐落在北京市区。

王谦的投资生意

80年代末,王谦远赴美国就读麻省理工学院,获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双硕士,此后还担任过加利福尼亚房地产投资公司sicco执行总裁。

也许是受大洋彼岸房地产行业的启发,王谦从回国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希望把美国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引进中国并进行实践。在他眼里,“美国模式”与“香港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王谦曾在博鳌房地产论坛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香港模式是房地产开发的全部流程,从买地、建造、卖房、管理都由一家开发商独立完成,是一种全程开发模式。美国模式则代表了一种高度细分的专业化分工;从资金到开发、规划、设计、建设以及销售,各个环节均由高度专业化的公司分别完成。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香港模式中的房地产开发商更多地依赖于银行提供资金;美国模式中的房地产资金则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大众的资金,只有15%左右是银行资金。而在美国模式中,所谓的开发商,更类似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公司。

然而,2004年,王谦将美国小规模私募基金特罗斯带到中国,却历经两年未寻得合适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尴尬。彼时,王谦清楚地观察到,国内采用美国模式的地产开发商还相对较少,但他仍没放弃。

2006年,王谦继续牵头,与上海中凯集团、美国华平公司合资成立上海中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在立足开发管理服务的同时,兼具了基金管理的功能。彼时王谦表示,他不仅希望中凯开发成为房地产服务商,更希望成为房地产风险投资及不动产投资管理商。

依靠这种把开发管理和投资分开的模式,2008年上半年,王谦已在中国的8个城市做了11个项目。但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啸的到来又给了他当头一棒。此后几年,王谦与投资伙伴先后成立宝盛发展公司和铂生开发公司,专门致力于二三线城市的综合体开发。

设立了几个平台之后,他还意犹未尽。2015年初,他与“老熟人”华平投资再次合作,创立了盛煦地产,王谦本人担任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

在华平投资的几次增资下,王谦手中的盛煦地产并没有抛下原有的“运营管理”逻辑,其主要业务为收购存量物业资产,并改造为长租服务式公寓和商业物业,进行改造后的持有出租经营及资产管理。

数据显示,目前盛煦地产投入运营和在建项目39个,资产收购总规模接近100亿元,运营管理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