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最初出自哪里 由谁提出及其确切意义
2022-11-21 11:09:18
•
来源:
导读 出自王守仁讲学,由王守仁提出及其确切意义。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出自王守仁讲学,由王守仁提出及其确切意义。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扩展资料: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一种讲内心“省察克治”的唯心主义道德修养学说。他所谓不曾被私意隔断的知行本体,就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良知,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行。他的“致良知”即知行合一,就是“去恶为善”、“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他声明:“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行合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